详细内容_页头
 
当前位置: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-正文
姚建民:痴心地膜躬作旱田(图)
//www.workercn.cn2014-11-20来源: 山西日报
分享到:更多

  姚建民:1956年生,现任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,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、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,在旱作农业技术创新方面成就突出,有效推动了旱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。

  11月15日,虽是周六,但姚建民还在家里伏案工作。“作为全国人大代表,我还要继续呼吁加大农业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,正在写议案。”话音刚落,姚建民又找出一片渗水地膜给记者演示。

  倒上水,包起来,用力挤压,只见有细小的水珠喷出……一切是那样的熟练,又像是对待自己孩子一般的专注、认真,“这是可降解的渗水地膜,能帮助旱作植物有效抗旱,大大提高粮食产量!”

  说起地膜,不善言辞的姚建民马上来了精神,“这种地膜能将分散易蒸发的无效降水转变成可有效利用的土壤水,相当于每亩增加100立方米的灌溉水……”记者注意到,烟瘾很大的他,说起地膜甚至忘了抽烟。

  如此痴迷渗水地膜,因为姚建民倾注了太多的心血。

  “姚专家,能不能想办法把平时的雨水收集起来,让庄稼抗旱高产?”十多年前,在隰县地头考察时,一位农民的话触动了姚建民。

  其实,在这之前,姚建民一直在琢磨如何提高旱作田的产量,“因为全省2/3的耕地是旱地。”为了从根本上找到提高旱地粮食产量的途径,姚建民对山西气候变化和土壤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,统计分析多年的降水资料,最终发现了山西小雨的年度发生频率为72%左右的气象规律,并据此提出,开发利用小雨资源是解决山西农业干旱问题的潜力所在。

  农民的期望让姚建民感到了科技创新的紧迫性,更明白了农业科技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担当。“横下一条心,一定要尽快研制出新技术!”姚建民带领团队说干就干。

  他们突破专业局限,瞄准目标大胆实践,经过不懈努力,2001年,“渗水地膜”产品诞生,并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。

  据介绍,该渗水地膜不同于传统的地膜,它是带有双层微米级小孔的通透性地膜,具有渗水、保水、增温、调温、微通气等功能。

  研制出渗水地膜后,姚建民就奔走于省内外各地,通过在地头召开现场会等方式示范,推动农民使用新型地膜提高旱作田的产量。每到一处,姚建民都与农民一起劳作,悉心指导。

  根据建议,姚建民的团队又进行科技攻关,2013年,研制出了可降解的渗水地膜。随后,波浪形覆盖栽培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,研制的2MB-1/4铺膜播种机也通过权威部门的鉴定。此外,他们还建立了 “宽幅渗水地膜波浪形覆盖旱地高产技术模式”,制定了“玉米渗水地膜波浪形覆盖沟播技术规程”“渗水地膜质量技术标准”,起草了“谷子渗水地膜波浪形覆盖精播技术规程”等。

  渗水地膜研制及其系列应用技术在我省山阴、寿阳、神池、五寨、五台、沁县、孝义、阳曲等县市,以及甘肃、陕西、宁夏、内蒙古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等省区的部分县市得到大面积推广,累计达到300多万亩,亩均增收300元以上。

  经过大面积试验示范,应用渗水地膜技术相当于给旱地增加了2次-3次的灌溉水,旱地粮食作物比普通地膜覆盖增产30%以上,比无覆盖的增产一倍,并创造出了旱地玉米吨粮田和旱地谷子千斤田,其中,神池示范田的谷子平均亩产达到664.365公斤,最高达到687.215公斤,创下我省乃至北方地区千亩规模旱作谷子的最高纪录,超过全国旱地谷子亩产纪录,农民增收显著。

  作为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,姚建民有许多荣誉:省优秀回国留学人员、省玉米产业体系岗位专家、省劳动模范、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、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评审专家。“用科技帮农民增收致富,我最高兴!”他还兼任了省内许多市县的技术顾问,经常到地头解决问题,多次应邀赴外省进行技术指导。

  虽已年近花甲,姚建民的科技创新劲头没有丝毫减弱,他依然不辞辛苦,长年奔波在生产、科研一线,农忙时,从北到南指导播种、服务农业;农闲时节,他又到工厂,研究新型的农业机械。同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高质量论文,带出一批又一批科研骨干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。新成果也在不断涌现,如微通气食用菌栽培袋、气调保鲜膜等。姚建民说:“农民所想,就是我们的科研方向。”(记者郭建军)

  

[保存]     [全文浏览]     [ ]     [打印]     [关闭]     [我要留言]     [推荐朋友]     [返回首页]
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
详细内容_页尾

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,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
Copyright © 2008-2011 by www.workercn.cn. all rights reserved
浏览本网主页,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*768